【中药穴位贴敷】妙用中医,“贴”进健康
点击量:0

忙碌的上班族长期久坐,颈椎腰椎疼痛难忍

孩子反复积食、厌食,让家长操碎了心

中老年人深受慢性疾病折磨,却不想总依赖药物治疗

以上问题都是在生活中常常遇到的,大家都在期盼有一种既温和又便捷的治疗方法,能融入日常,悄无声息地缓解这些病痛,那究竟有没有这样的“良方”呢?

中药穴位贴敷是基于中医经络学说的传统中医疗法,通过药物对穴位的刺激和渗透治疗疾病,是中医外治法的重要部分。其中,三伏贴、三九贴历史悠久,能实现冬病夏治、夏病冬治。

作用机制

药物经皮肤渗透作用于穴位,激活经络气血,调整脏腑功能,达到治病防病目的。穴位本身可调节人体阴阳平衡、疏通经络,与药物协同,能增强治疗效果。

呼吸系统:慢性支气管炎、哮喘等,贴敷肺俞、定喘等穴位,可宣肺平喘、止咳化痰。

消化系统:慢性胃炎、胃溃疡等,贴敷中脘、足三里等穴位,能健脾和胃、消食导滞。

心血管系统:冠心病、心绞痛,贴敷心俞、神门等穴位,可化瘀通络止痛 。

妇科:痛经、月经不调,贴敷关元、三阴交等穴位,能调经止痛、温经散寒。

神经系统:失眠、头痛,贴敷神门、风池等穴位,可安神定志、通络止痛。

运动系统:颈椎病、关节炎,贴敷大椎、肾俞等穴位,能活血化瘀、消肿止痛。

亚健康人群:怕冷、免疫力低,贴敷肺俞、足三里等穴位,可益气扶正。

儿科:婴幼儿消化不良、小儿厌食,也适用穴位贴敷。

1.感染性、过敏性皮肤病患者禁用。

2.有出血倾向者禁用。

3.孕妇禁用行气活血药物,以免流产。

时间:成人一般4-6小时,儿童2-4小时,依药物、病情、体质调整。

观察反应:多数人贴后有轻微温热、痒痛感,属正常;若有瘙痒、红肿等,应立即停敷,咨询医生。

贴敷后:可用小毛巾或湿纸巾清洁皮肤,此时毛孔张开,需注意保暖,避免直吹风扇、空调。

饮食:贴敷期间避免辛辣、油腻食物,保持良好生活习惯,提升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