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医院这个与疾病短兵相接的战场上,有一个部门宛如隐形的忠诚卫士,悄无声息却至关重要,默默捍卫着患者与医护人员的安全,它就是消毒供应中心。
每年的4月10日是世界灭菌日,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让我们一同走进古蔺县人民医院消毒供应中心,跟随医务人员的脚步,揭开那些维系生命健康的消毒灭菌工作的神秘面纱。
医院里的消毒供应中心,肩负着全院可重复使用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的清洗、消毒、灭菌以及无菌物品供应的艰巨使命。作为医院预防和控制感染的核心枢纽,它被形象地誉为医院的“心脏”。从毫不起眼的镊子、手术刀,到构造繁杂的手术器械,每一件医疗器械在踏入临床使用之前,都必须在消毒供应中心历经严苛的处理流程,以确保达到无菌标准,绝对安全。
1.回收:消毒工作的起点是器械回收。工作人员使用专用的密闭回收车,小心翼翼地将各科室使用过的器械逐一收回。这些器械常常沾染着血液、病菌,回收过程中必须严格恪守防护和操作规范,杜绝交叉感染的风险。
2.分类:回收回来的器械被运送至分类区后,工作人员会依据器械的种类、材质以及污染程度进行细致分类。精准分类是保障消毒灭菌效果的重要前提。
3.清洗:清洗环节采用手工与机械清洗相结合的方式。对于结构复杂、污染严重的器械,先进行手工预处理,随后放入全自动清洗消毒机,经过多道程序彻底去除污染物。多酶清洗剂能够有效分解有机物质,显著提升清洗效果。
4.检查与保养:清洗完毕的器械被送往检查包装区,工作人员借助放大镜仔细检查器械的清洁度、完整性以及功能,及时对损坏的器械进行维修或更换。同时,对器械进行润滑保养,比如在关节处涂抹润滑剂。
5.包装:根据器械的用途和使用频率,选择合适的包装材料,如皱纹纸、无纺布等。包装材料既要具备良好的透气性,又能有效阻隔污染。包装时,器械需摆放整齐,并清晰注明名称、灭菌日期等关键信息,以便后续追溯。
6.灭菌:这是整个流程的核心环节,常用的灭菌方法包括压力蒸汽、环氧乙烷、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体等。对于各类精密器械,必须严格把控各项参数,确保灭菌效果达标。
7.储存与发放:灭菌后的无菌物品存放在专门的储存区,遵循先进先出的原则。储存区要保持适宜的温湿度,做到清洁干燥。当临床科室有需求时,消毒供应中心及时发放并做好记录,发放前再次检查包装和有效期。
为了确保消毒灭菌的质量,古蔺县人民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构建了一套完善的监测体系。每一批次的灭菌过程都要进行物理、化学和生物监测。物理监测负责记录温度等关键参数,确保灭菌设备正常运行;化学监测通过指示卡等工具直观显示灭菌效果;生物监测则利用嗜热脂肪芽孢杆菌定期进行严格检测。只有各项监测全部合格,相关物品才能被放行投入使用。此外,还会定期对清洗用水、空气等进行监测,保证工作环境符合标准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