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嗽声”背后可能潜伏着致命威胁!全球每年新增超1000万肺结核患者,其中约140万人因此丧命。这个被称为“白色瘟疫”的疾病,至今仍在无声侵蚀着无数家庭的健康。今天是第30个世界防治结核病日,主题是“是的!我们可以终结结核病流行:承诺、投入、行动”。
为何肺结核如此危险?如何识别、检测和预防?古蔺县人民医院医学检验科医务人员将为您揭开肺结核的真面目,教您科学应对这场“呼吸保卫战”!
肺结核是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肺部引发的慢性传染病,其狡猾之处在于:
传播隐蔽:患者咳嗽、打喷嚏时释放的飞沫核可悬浮数小时,健康人吸入后可能感染。
症状迷惑:早期常表现为“长期低热、夜间盗汗、乏力”,易被误认为感冒或疲劳。
病程漫长:感染后可能潜伏数年,待免疫力下降时爆发,形成肺部空洞、坏死等不可逆损伤。
致命真相:1名未经治疗的痰菌阳性患者,1年可传染10-15人!
慢性消耗:患者常因长期发热、食欲减退导致体重骤降,严重者形如“皮包骨”。
并发症致命:可引发大咯血、呼吸衰竭,或扩散至骨骼、脑膜(如结核性脑膜炎)。
诊断需“四步锁定”:症状筛查+影像学+实验室检测+病原学确认。古蔺县人民医院有的检测手段如下:
痰涂片抗酸染色:快速初筛,30分钟出结果,经济适用。
γ-干扰素释放试验(IGRA):能够对机体内有无活动性结核感染、结核潜伏感染或者既往感染进行判断,不受卡介苗接种和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影响。
GeneXpert MTB/RIF :2小时同时检测结核菌及利福平耐药性,灵敏度超90%;
结核分枝杆菌DNA(TB-DNA):敏感度及特异度高,无法判断活菌;
结核分枝杆菌RNA(TB-RNA):敏感度高、特异度强、检测标本中是否存在活菌及对抗结核治疗效果进行监测。
结核分枝杆菌培养:金标准但耗时久(1-2个月),用于确诊及药敏试验。
错误示范:
“吐口水”代替深部痰:唾液含菌量极低,易漏诊。
送检超时:痰液放置>2小时,结核菌死亡导致假阴性。
正确操作:
清晨取痰:夜间痰液浓缩,病原体检出率更高。
深咳技巧:深吸气后爆发性咳嗽,取脓性/血丝痰块(含菌量最高)。
无痰解决方案:雾化吸入高渗盐水诱导排痰,避免强行干咳。
高危人群筛查:密切接触者、免疫力低下者应定期体检。
保持环境卫生:勤通风、紫外线消毒衣物、避免随地吐痰。
增强免疫力:均衡饮食、规律作息、适度运动。
规范治疗:确诊后需坚持“早期、联合、规律、全程”用药,减少耐药风险。
肺结核不是“过去的疾病”,而是潜伏在身边的健康刺客!一次规范检测,可能挽救一个家庭;一份科学认知,足以筑起全民防线,终结结核流行,从你我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