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肺部健康的“透视之眼”——电子支气管镜
点击量:0

“医生,我这几个月老是感觉痰多,咳又咳不出来,憋闷得很,快点帮我想个办法嘛。” 62岁的陈大爷被这毛病折磨得够呛,最终来到古蔺县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想把这困扰许久的难题解决了。


医生建议道:“您这种情况,做个电子支气管镜检查比较好。它能直接找出病因,清理深部痰液,后续用药也更有针对性。”

可陈大爷却面露难色:“我听别人说这个检查要把一条长管子从鼻子或者嘴巴插进去,做完会一直咳嗽,喘不上气,特别难受。”

医生赶忙解释:“电子支气管镜检查没那么可怕,我们会给您打一针麻醉,等您睡着了再开始检查,一觉醒来,检查就结束啦。”

在麻醉科的默契配合下,医生顺利为陈大爷完成了电子支气管镜检查。最终诊断结果为支气管扩张伴感染。医生立刻为陈大爷清理了气道分泌物,同时在明确了具体的病原菌后,为陈大爷制定了针对性的治疗方案。经过一段时间的精心治疗,陈大爷的症状明显好转,脸上也重新露出了轻松的笑容。

电子支气管镜堪称医疗设备中的“侦察兵”,它借助光纤和电子成像技术,把气道内部的情况实时“直播”到显示屏上。电子支气管镜镜体柔软,配有高清摄像头、光源以及操作通道,可以顺着气管一路深入,到达支气管,即便是超细支气管镜,也能毫不费力地穿梭在更细小的分支中。有了它,医生就能直观地观察气管和支气管,轻松判断疾病性质,助力后续治疗。

1.疾病诊断小能手:能精准检查气道和肺部的病变,无论是肿瘤、炎症还是感染,都逃不过它的“法眼”,还能敏锐发现气道狭窄、异物或者异常结构。

2.疾病治疗多面手:可以清除气道内的异物和分泌物,还能在关键时刻止血、放置支架、扩张狭窄气道,解决患者的大麻烦。

3.样本获取大师:通过活检获取组织样本用于病理分析,也能进行刷检或灌洗,收集细胞或病原体做实验室检查以便对症治疗。

4.术前评估专家:为手术评估气道状况,提供重要参考,术后还能监测治疗效果,比如肿瘤治疗后的复查等。

1.长期被咳嗽、咯血、呼吸困难折磨的患者。

2.怀疑气道里有异物、肿瘤或者感染的患者。

3.肺部影像学检查发现异常,急需进一步明确诊断的患者。

4.手术前需要评估气道状况的患者。

1.术前准备:检查前,患者需禁食4-6小时,避免检查时呕吐。医生会仔细评估患者的病史和身体状况,必要时进行局部或全身麻醉。据临床观察,就算是局部麻醉,大多数患者也能轻松耐受。

2.检查进行时:患者一般仰卧,医生把电子支气管镜从口腔或鼻腔轻柔地插入气道,通过显示屏观察气道内部情况,视患者病情可进行活检或治疗。

3.术后护理:检查结束后,患者需休息一会儿,千万别马上进食。同时,要留意自己有没有呼吸困难、咯血等不适症状。

1.高清成像:提供超清晰的气道图像,帮助医生更准确地诊断病情。

2.灵活操作:柔软可弯曲的镜体,能轻松进入复杂的气道分支。

3.功能多样:诊断、治疗两不误,活检、止血、清除异物等操作都可进行。

4.微创舒适:创伤小,恢复快,患者基本没什么痛苦。

1.术前:一定要如实告知医生药物过敏史和病史,严格遵循医生的禁食要求。

2.术后:检查结束2小时内别吃东西,防止误吸。要是出现咯血、呼吸困难等症状,赶紧就医。

3.风险:检查过程中,患者可能会有短暂的不适,如咳嗽、恶心等。虽然喉痉挛、出血、感染等情况发生的概率较低,但也需严密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