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绝“跌跌”不休!为家里老人收藏这份“防摔指南”
点击量:0

俗话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 ,老人不仅是家庭温暖的核心,更是岁月智慧的承载者。但不可避免的是,时光的车轮无情地在他们身上留下痕迹,身体机能随着岁月流逝逐渐衰退,曾经矫健的步伐变得迟缓,敏捷的身手也不复存在。即便大多数老人安享着宁静的晚年,其中不少身体硬朗的,仍保有充沛精力,心怀 “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来” 的积极心态,努力维持着生活的独立与尊严。

但谁能想到,“跌倒”这个看似不起眼的意外,却悄然成为老年人健康与生活的巨大威胁。在老年群体中,跌倒的发生频率高得惊人,已然成为意外伤害致死的首要原因。与其他年龄段不同,老年人骨质密度降低、肌肉力量减弱、平衡感变差,一旦不慎跌倒,骨折的风险大幅增加,很多时候,一次跌倒就可能让老人陷入长期病痛,甚至落下终身残疾,引发各类严重并发症。最令人痛心的是,跌倒还可能直接危及他们的生命,让一个原本幸福的家庭瞬间陷入悲痛。

为了切实有效地预防老年人跌倒,让他们能够安享幸福晚年,古蔺县人民医院的医务人员精心为大家准备了一份实用的“防摔指南”。

跌倒堪称老年朋友们的“头号杀手”。临床上,常常把老年人的骨折称作“人生最后一次骨折”,看似只是平平常常摔了一跤,却有可能带来无法挽回的严重后果,甚至夺走老人的生命。

研究表明,95%以上的老年人髋部骨折是由跌倒导致的,差不多25%的髋部骨折患者会在骨折发生后的1年内离世,而50%的患者自理能力会大幅下降,生活质量严重受损。

调查数据显示,中国老年人群的跌倒发生率一直处于较高水平。其中,女性、随着年龄不断增长的老人、居住在中西部地区农村的老人、无配偶的老人、独居老人以及没有锻炼习惯的老年人群体,他们的跌倒发生率相对更高。

老年人跌倒风险的增加,往往和多种健康问题紧密相关。

循环系统疾病:如低血压、高血压和心律不齐等,这些疾病会影响身体的血液循环和血压稳定,进而导致头晕、乏力等症状,增加跌倒风险。

神经系统疾病:帕金森病、脊椎病变及外周神经系统疾病等,会干扰神经信号的传递,影响身体的平衡感和协调能力。

骨骼肌肉系统疾病:骨关节病和风湿性关节炎等,会使关节疼痛、僵硬,下肢力量减弱,导致行走困难,容易摔倒。

视觉-认知系统疾病:白内障会使视力下降,阿尔茨海默病会影响认知和判断能力,这些都让老年人难以准确感知周围环境,增大了跌倒的可能性。

1.在操作带轮子的床具或轮椅时,务必确保静态时锁定轮锁以增强稳定性,转运过程中则需正确佩戴安全带或利用护栏提供额外支撑。

2.若出现头晕或眩晕症状,应立即采取保护措施,如下蹲或紧握牢固稳定的物体以防跌倒。

3.对于视力减退(包括视力障碍)且有跌倒历史或存在跌倒风险的人群,推荐使用单光眼镜以改善视觉环境。

4.正确并有效利用助行器等辅助设备,对于严重骨质疏松或曾有髋关节骨折病史的患者,可考虑辅助佩戴髋部保护装置以提高安全性。

5.从卧位转为站位时,应遵循“安全三部曲”:先平躺30秒,再缓慢坐起30秒,最后站立30秒后再开始行走,以避免体位性低血压等导致的跌倒。

6.建议将跌倒高风险人群安置于靠近卫生间的区域,或在其床边配置便捷的洗漱及如厕设施,以减少行走距离和跌倒风险。

7.识别并记录可能增加跌倒风险的药物,并明确告知患者或其护理人员相关风险。

8.当患者出现精神或行为异常时,应及时清理周围潜在的危险物品,确保环境安全。

9.选择穿着大小适宜、防滑性能良好且易于穿脱的鞋子,以维持行走稳定。

10.保持活动区域地面干燥无滑,物品摆放有序,确保通道畅通无阻,为老年人创造一个安全舒适的生活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