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口腔溃疡,很多人脑海中瞬间就会跳出一个字——痛!喝水时,那刺痛感直钻心底;吃东西时,更是疼得让人怀疑人生;甚至连张嘴说话,都像是在伤口上撒盐。更让人崩溃的是,它还会反复发作,却总是找不到有效的应对之策,简直让人苦恼不堪。如果您曾因这小小的溃疡,对着心爱的火锅望而却步,那您一定深知它有多恼人。
那么,为什么会患上口腔溃疡?又该如何应对呢?别急,古蔺县人民医院口腔科的医务人员为您详细解说,帮您摆脱这“舌尖上的烦恼”!
口腔溃疡,又称为“口疮”,多见于唇内侧、舌头、舌腹、颊黏膜、上腭等部位,呈圆形或椭圆形的疼痛溃疡点。一般来说,溃疡表面会覆盖着一层淡黄色或灰白色的假膜,假膜周围的黏膜会呈现明显的红晕,触感柔软,疼痛程度因人而异。
1.轻型口疮:这是最为常见的类型,约占口腔溃疡患者的80%。溃疡通常较小,直径多在2-4mm之间,数目较少,每次发作1-5个不等。溃疡好发于唇、舌、颊等非角化黏膜部位,具有“红、黄、凹、痛”的典型特征,一般1-2周可自愈,且愈合后不留瘢痕。
2.重型口疮:又称腺周口疮,相对较为少见。这类溃疡一般较大且深,直径可达10-30mm,溃疡周围组织红肿微隆起,基底较硬,疼痛剧烈。溃疡愈合时间较长,可达1-2个月或更长,愈合后常留有瘢痕。
3.疱疹样口疮:溃疡数目较多,可达十个或几十个,散在分布于口腔黏膜的任何部位,溃疡较小,直径约2mm左右。患者常伴有头痛、低热等全身不适症状,疼痛明显,愈合时间一般为1-2周。
1.饮食因素:长期缺乏维生素 B12、维生素C、锌等营养素,会影响口腔黏膜的正常代谢和修复,增加口腔溃疡的发病风险。过度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花椒等,或者过烫的食物,会对口腔黏膜造成物理性和化学性损伤,引发口腔溃疡。
2.精神因素:长期处于精神紧张、焦虑、压力大的状态下,会导致身体内分泌失调,影响免疫系统功能,使得口腔黏膜更容易受到病原体的侵袭,从而诱发口腔溃疡。
3.免疫因素:当身体免疫力下降时,如患有感冒、流感等疾病,或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等药物,口腔黏膜的抵抗力也会随之降低,容易引发口腔溃疡。此外,自身免疫性疾病也常伴有口腔溃疡的症状。
4.创伤因素:口腔内创伤是引发口腔溃疡的常见因素之一。比如,刷牙时用力过度、不慎咬伤口腔黏膜、佩戴不合适假牙或是口腔中存在残根、残冠等情况,都可能直接对口腔黏膜造成伤害,进而导致溃疡的形成。
5.遗传因素:研究表明,口腔溃疡具有一定的遗传倾向。如果父母双方或一方经常患有口腔溃疡,那么子女患口腔溃疡的概率也会相对较高。
对于症状较轻的口腔溃疡,可以采用局部药物治疗,例如使用溃疡贴或西瓜霜等,以促进溃疡愈合。如果疼痛较为明显,建议在医生指导下口服止痛药物,有效缓解不适感。对于频繁发作或症状较重的口腔溃疡,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免疫调节剂,通过调节免疫功能,降低溃疡的复发频率。
1.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合理饮食,均衡营养,多吃蔬菜水果,少吃辛辣、刺激性食物。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增强身体免疫力。
2.注意口腔卫生:养成饭后漱口、早晚刷牙的好习惯,使用软毛牙刷,避免损伤口腔黏膜。定期更换牙刷,一般每3个月更换一次。
3.避免口腔创伤:吃饭时细嚼慢咽,避免咬伤口腔黏膜。佩戴假牙时,要选择合适的型号,并注意佩戴方法,避免对口腔黏膜造成损伤。定期进行口腔健康检查,及时治疗牙体病变。
4.缓解精神压力:学会调节情绪,保持心情舒畅,避免长期处于精神紧张、焦虑的状态。可以通过听音乐、看电影、旅游等方式缓解精神压力。
口腔溃疡虽非严重疾病,但会给生活带来诸多不便。掌握口腔溃疡的相关知识,以及正确的应对与预防措施,有助于降低其发生频率,提升生活质量。若口腔溃疡症状持续不减或加重,应及时就医,以便准确诊断并采取针对性治疗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