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底疾病:可怕的“致盲杀手”
点击量:0

你是否曾经眼前突然出现“飞蚊”或“闪光”?是否感觉看东西越来越模糊,甚至中心视野出现“黑洞”?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症状,可能是眼底疾病的早期信号!眼底疾病不仅会影响我们的日常生活,严重时甚至可能导致失明。

今天,古蔺县人民医院眼耳鼻咽喉科就为你全面讲解眼底疾病,教你如何自查症状、预防疾病,以及不同眼底疾病的治疗方式。

1、视网膜脱落

症状:眼前突然出现“飞蚊”或“闪光”,视野部分缺失,像被窗帘遮住一样。

危害:若不及时治疗,可能导致永久性视力丧失。

2、黄斑变性

症状:中心视野模糊或扭曲,看直线变弯,阅读困难。

危害:严重影响精细视觉,如阅读、识别人脸。

3、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症状:早期无症状,后期可能出现视力模糊、视野缺失。

危害:糖尿病患者失明的主要原因之一。

4、青光眼

症状:早期无症状,后期可能出现视野缩小、视力下降。

危害:不可逆的视力损伤,被称为“视力的小偷”。

5、视网膜静脉阻塞

症状:突发性视力下降,视野中出现黑影。

危害:可能导致视网膜出血和黄斑水肿。

6、视网膜动脉阻塞

症状:突发性无痛性视力丧失,通常只影响一只眼睛。

危害:视力损伤迅速且严重,需紧急治疗。

7、视神经炎

症状:视力急剧下降,眼球转动时疼痛。

危害:可能导致永久性视力损伤。

年龄因素:随着年龄增长,眼底组织逐渐退化,黄斑变性和白内障风险增加。

糖尿病:高血糖损伤视网膜血管,导致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高血压:高血压会损伤视网膜血管,引发视网膜病变。

高度近视:眼球壁变薄,容易发生视网膜脱落。

遗传因素:某些眼底疾病(如黄斑变性)具有遗传倾向。

外伤:眼部外伤可能导致视网膜脱落或其他眼底疾病。

其他疾病:如高血脂、免疫系统疾病也可能影响眼底健康;长期服用抗结核药、氯喹等药物,也可能对眼底产生毒性作用。

1、中老年人、糖尿病患者、高度近视者应每年进行眼底检查,早发现、早治疗是预防眼底疾病恶化的关键。

2、控制血糖、血压、血脂,能有效降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和高血压视网膜病变的风险。

3、多摄入富含维生素A、C、E的食物,如胡萝卜、菠菜、蓝莓、坚果等,对黄斑健康有益。


4、避免长时间用眼,每隔1小时休息5-10分钟。佩戴防紫外线眼镜,减少强光对眼底的伤害。

5、吸烟会增加黄斑变性和白内障的风险,酒精过量也会损害眼底健康。

6、运动有助于改善血液循环,降低眼底疾病的风险。

1、视网膜脱落

激光手术、冷冻治疗或玻璃体切除术,目的是将脱落的视网膜复位。

2、黄斑变性

干性黄斑变性:补充抗氧化剂(如维生素C、E、锌)。

湿性黄斑变性:抗VE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注射,抑制异常血管生长。

3、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早期:控制血糖、血压,定期检查。

晚期:激光治疗或玻璃体切除术。

4、青光眼

药物:降眼压眼药水。

手术:激光手术或引流手术,降低眼压。

5、视网膜静脉/动脉阻塞

静脉阻塞:抗VE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注射、激光治疗。

动脉阻塞:紧急溶栓治疗,但效果有限,重在预防。

6、视神经炎

激素治疗:减轻炎症,保护视神经。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眼底健康不容忽视!如果您发现自己有视力模糊、视野缺失等症状,一定要及时就医。同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定期检查眼底,才能预防疾病的发生。让我们一起守护“眼”前的清晰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