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世界上最短的距离莫过于从假期开始到假期结束,仿佛眼睛一闭一睁,假期就悄然流逝。每当此时,许多同学都不约而同地患上了一种名为“开学综合征”的“疾病”,如脑壳发昏、眼神涣散、有气无力,这些症状是否也在您孩子身上显现过呢?
虽然“开学综合征”并非医学上的专业诊断,但不可否认,许多孩子在新学期伊始确实容易表现出这些适应困难。那么,如何帮助孩子积极面对新学期,更好地融入学习生活呢?请随小编一同来探寻答案。
每当假期结束,新学期伊始,中小学生常常会遇到一些因不适应新环境而产生的非疾病性问题,心理学家形象地称之为“开学综合征”。
这里的“综合征”,指的是一系列相互关联的症状或表现,它们往往不是单独出现,而是结伴而至。
一、原本建立的“动力定型”被假期打破
从神经生物学角度看,假期孩子作息随意,大脑放松,生物钟被打乱,调节睡眠的褪黑素分泌也不规律,打破了日常学习建立的 “动力定型”。
而开学后身体需快速切换回规律作息,就像高速行驶的车急刹后又要快速转向,身体难以适应。比如假期熬夜玩耍,开学却要早起,这会使肾上腺轴功能失调,影响应激激素分泌,进而引发疲劳、焦虑等症状。
二、心理防御机制起作用——退行
在心理学上,假期是孩子心理放松的阶段,他们可以自由支配时间。而开学意味着要重新面对学业压力、社交关系等。对于一些孩子来说,可能会产生分离焦虑,尤其是低年级学生离开家长的陪伴进入学校,会有不安全感。除此之外呢,对学业成绩的担忧、与同学关系的处理等,都可能给孩子带来心理负担,引发抑郁、焦虑等情绪障碍,这些心理问题又会进一步影响身体状态,形成恶性循环。
三、免疫系统的变化
其实,心理压力与免疫系统密切相关,当孩子处于开学带来的压力状态下,免疫系统会受到抑制。应激状态下,身体分泌的糖皮质激素会抑制免疫细胞的活性,降低身体的抵抗力。这就是为什么开学后孩子容易生病的原因之一,原本潜伏在身体里的病毒、细菌等病原体更容易趁虚而入,导致感冒、咳嗽等疾病。
一、调整作息
提前3—5天开始调整孩子的作息时间,每天早睡早起15~30分钟,逐渐让生物钟适应开学后的节奏。睡前避免使用电子设备,营造安静、舒适的睡眠环境,帮助身体分泌正常的褪黑素,改善睡眠质量。
二、心理调适
家长要多与孩子沟通,了解他们的担忧和困惑,给予心理支持。可以和孩子一起制定学习计划,让他们对新学期有掌控感,缓解焦虑情绪。学校也可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和活动,帮助学生调整心态,适应校园生活。
三、合理饮食
保证孩子摄入均衡的营养,多吃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如牛奶、鸡蛋、蔬菜、水果等。合理的饮食可以为身体提供充足的能量,维持免疫系统的正常功能,增强身体抵抗力。
四、适度运动
鼓励孩子每天进行适量的运动,如跑步、跳绳、打球等。运动可以改善情绪,有助于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
开学综合征并不是疑难杂症,只要我们了解其背后的原理,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就能帮助孩子顺利度过开学初期的适应阶段,让他们以健康的身心状态迎接新学期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