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儿冷了咋洗澡,才能让身体舒舒服服?
点击量:0

老话说:“打了春,别欢喜,还有四十天冷天气。”虽说立春都过了,可这倒春寒时不时就来“捣乱”,冷得人直哆嗦。

天一冷,好多人都犯了洗澡拖延症,不少网友都吐槽,得鼓足了勇气才敢进浴室。这天冷的时候,真有必要天天洗澡吗?洗澡又有啥讲究呢?来,跟着古蔺县人民医院的医生,一起学学科学的洗澡方法。

洗澡主要是为了让皮肤干净、健康,可每个人的生活习惯、身体状况、个人喜好都不一样,皮肤状态也不同。所以洗澡频率没有啥死规定,主要看自己的需求和喜好。

《中国皮肤清洁指南》建议,一般2到3天洗一次澡就行。要是洗澡太频繁,特别是用错了方法,那可就麻烦了。比如把皮肤的天然油脂都洗掉了,皮肤就会变得又干又痒,严重的还会长湿疹。

那么,遇到特殊情况怎样选择?可以查看以下表格。

1.水温别太高:洗澡水温别太高,37℃- 40℃刚刚好。水温要是太高,皮肤的保护屏障就被破坏得更厉害,皮肤会更干。

2.选对洗浴产品:用温和的洗浴产品就行,最好选弱酸性的沐浴产品。因为皮肤本身就是弱酸性的,这种产品对皮肤更温和,刺激小,不容易出问题。

3.别洗太久:洗澡时间别太长,10-15分钟差不多。在水里泡太久,皮肤吸太多水,就变得更脆弱了。

4.洗澡顺序有讲究:冬天洗澡得慢慢来,让身体逐渐适应水温。别一进去就用热水洗头,不然血液一下子都往脑袋涌,血管可受不了。正确顺序是先洗脸,再洗身子,最后洗头。

1.吃饱了别洗:刚吃完饭,别着急洗澡。吃饱饭的时候,肠胃正忙着消化,需要大量血液。可这时候洗澡,血液都跑到皮肤表面去了,肠胃供血就少了,消化受影响,时间长了,肠胃可能就出毛病了。

2.喝完酒别洗:喝酒之后,血管会因为酒精刺激有点扩张,血压就降低了。这时候洗澡,血液往皮肤表面流,血压会降得更厉害,血流供应可能跟不上体温变化,就容易晕倒。

3.感冒严重或身体太虚别洗:要是刚感冒,症状不严重,洗个澡能促进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把身体里的寒气排出去,对感冒恢复还有点帮助。但要是感冒较严重,体温超过38度,还咳嗽、头晕、浑身疼,就千万别洗澡,不然感冒可能会更严重,恢复时间也变长。老人感冒身体虚的时候,洗澡特别容易出意外,最好等身体好了再洗。实在要洗,也得有家人陪着。

4.按摩后别洗:洗澡的时候,热水一冲,皮肤血液循环加快,体表就充血了。按摩的时候,气血也短时间集中在体表,这会让全身各个脏器缺血、缺氧,人就容易头晕、恶心,甚至晕倒。年纪大、身体弱的人,按摩前后更得小心,不然容易引发心脑血管疾病。

5.打了胰岛素别马上洗:糖尿病患者刚打完胰岛素,别急着洗澡。洗澡会加快血液循环,胰岛素吸收也变快,就容易出现低血糖、头晕这些症状。而且浴室地板滑,容易出意外。所以建议打完胰岛素半小时后再去洗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