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陈先生在家中与孩子嬉戏时,突感左侧胸部剧痛,并伴有胸闷不适,在家人的陪同下,陈先生到古蔺县人民医院就诊,急诊医学科诊断其为气胸,遂转入胸外科进行治疗,管床医生评估患者情况后立即为患者实施胸腔闭式引流术,术后,陈先生胸部疼痛感逐渐减轻,胸闷、气紧感消失。
然而,接下来的康复过程中,胸外科的护士却交给陈先生一个普通的气球,这让他十分疑惑:这个小玩意儿在康复过程中能有什么用?
护士的耐心解释才让陈先生明白,原来通过吹气球,可以激活人体活动力较弱的膈肌。吹气时增加的阻力能延长吹气时间,有助于减少肺内残气量,使肺内过多的废气排出,从而达到训练肺功能的目的。这不仅能促进肺复张,预防肺部感染,还能保持气道内一定的压力,防止支气管和小支气管因胸内压增高而过早被压瘪。
1、正确含住气球:将气球含在双唇之间,用嘴唇紧紧包住,同时用手扶住气球。
2、腹式呼吸:用鼻子深吸一口气至腹部,保持3-5秒,然后屏气1秒。接着缓慢向气球内吹气,持续6-8秒,吹气完后再屏气1秒。
3、重复练习:按照上述步骤重复进行,每天2-3次,每次15-20分钟。
吹气球的原理其实就是训练腹式呼吸。腹式呼吸对肺泡和微细支气管弹力纤维的性能具有增强作用,即有益于呼吸功能的恢复。长期坚持吹气球不仅有利于减少肺内残余气量、改善肺功能,而且对于患有慢阻肺的患者还能起到延缓病情进展的作用。
这种吹气球康复法操作简便易行,强度可根据自身情况调整。它不仅能锻炼肺功能,还增加患者在治疗过程的趣味性。
虽然吹气球是一种简便易行且高效的呼吸功能锻炼方式,但也有一些需要注意的事项。吹气时不能用力过猛,特别是刚做完手术的患者,不能急于求成,快速频繁地吹气反而会对呼吸功能造成损害。吹气时间过长或过于频繁,容易导致过度通气综合症,引起呼吸性碱中毒,可能会出现口唇、皮肤、四肢发麻,胸闷、心跳加快,严重的甚至会出现气粗、昏睡、昏迷等症状。此外,如果吹气用力过猛,还有可能导致气道黏膜的损伤,如充血、水肿等。因此,平时一定要注意个人卫生,防止细菌、病毒等病原体的感染,以免引起上呼吸道炎症。
虽然吹气球对促进肺功能恢复确实很有效果,但需要循序渐进,贵在坚持,心急可“吹不出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