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谢谢你】古蔺县人民医院成功救治脑动脉瘤破裂患者
点击量:0

“真的要感谢你们!”近日,黄阿姨(化名)及家属来到古蔺县人民医院,将一面印有“医德高尚医术精湛 致敬医生妙手仁心”字样的锦旗,赠送给介入医学科全体医护人员,以表达他们的感激之情。

前段时间,59岁的黄阿姨因“头痛3小时”到古蔺县人民医院介入医学科就诊。接诊医生完善相关检查后,再结合黄阿姨的病史,诊断为脑动脉瘤破裂伴蛛网膜下腔出血

脑动脉瘤是一种非常凶险的疾病,瘤体第一次破裂出血的死亡率为20—40%,第二次破裂出血死亡率大致为80%。虽然黄阿姨属第一次出血,但病情依然危急且凶险,经过介入医学科团队评估,及时手术是最理想的治疗方案。

于是,介入医学科林晓东医生立即组织科室进行病案讨论,结合黄阿姨颅内的出血部位、动脉瘤大小、指向等要素进行综合分析,最终决定为黄阿姨实施“全脑血管造影+左侧后交通动脉瘤弹簧圈栓塞术+左侧后交通动脉瘤支架辅助栓塞术”,并针对术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制定了详细的手术步骤及防范措施。

经过充分的术前准备,在麻醉科的密切配合和监护下,介入医学科手术团队通过全脑血管造影术检查,发现了黄阿姨颅内“炸弹”的所在位置。

因动脉瘤体积小,操作空间极其有限,且动脉瘤壁“薄如蝉翼”,要在头颅中“拆弹”,对手术医生的精细化操作水平是极大地考验。且手术过程中需要通过微导管释放支架,并将弹簧圈送入动脉瘤腔内,使动脉瘤致密栓塞,故每个环节都必须十分谨慎,稍有偏差瘤体便随时有再次破裂的危险。面对复杂的血管分布,主刀医生林晓东镇定自若,经过两个小时“抽丝剥茧”般的精密操作,顺利完成了动脉瘤支架辅助栓塞,造影显示瘤体栓塞致密,手术取得成功。

术后,在医护人员的精心照料下,黄阿姨的病情明显好转,未遗留疾病相关并发症及后遗症,顺利康复出院。于是,便有了送锦旗这一幕。

颅内动脉瘤并不是肿瘤,不会扩散,它是发生在颅内动脉管壁上的异常膨出,因形态像气球,似“瘤”而得名。简单来说,就是血管壁上出现了气球状的隆起,可以想象为一根用久了的水管上,鼓了一个包,一旦水管内的压力过高,水管就会破裂,因此动脉瘤破裂会导致蛛网膜下腔出血,此类疾病死亡率极高。

动脉瘤形成的病因,概括有以下几种:①先天性因素;②动脉硬化;③感染;④创伤。

此外还有一些少见的原因,如肿瘤、颅底异常血管网症、脑动静脉畸形、颅内血管发育异常及脑动脉闭塞等也可伴发动脉瘤。

1.头痛动脉瘤破裂可引起蛛网膜下腔出血或颅内血肿,表现为头痛、恶心、呕吐及精神症状。

2.动眼神经麻痹。动脉瘤未破裂之前,绝大多数无临床症状,但压迫相邻神经与脑组织会产生相应的症状和体征,如动眼神经麻痹、偏头痛、单侧眼球突出、视野缺损等。

3.脑血管痉挛至脑出血。颅内动脉瘤破裂引起的蛛网膜下腔出血可引起脑血管痉挛,严重者可造成脑缺血,如脑梗塞。

脑动脉瘤的治疗方法主要为手术治疗,目的是消除动脉瘤的破裂出血风险,其中包括血管内介入治疗和外科手术治疗两大类,主要根据患者年龄、全身状况、动脉瘤的部位、动脉瘤的形态、发病后患者的神经功能状态等多方面因素综合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