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偶尔会听到老辈子们提及“打摆子”这个词,这对于年轻人来说,好像觉得是一种游戏。其实啊,“打摆子”的医学名称为疟疾,是一种传染病,大多由蚊虫叮咬所致,而每年6-8 月是蚊媒高峰季节,相对来说疟疾的传播风险会增加,特别是到非洲、东南亚等疟疾高流行区旅游人员感染疟疾的几率相对较高。
但疟疾并不可怕,它可防可治。下面,我们跟随古蔺县人民医院医务人员一起来了解一下疟疾的相关知识。
疟疾俗称“冷热病”、“打摆子”、“瘴气”,由疟原虫寄生于人体引起的传染性寄生虫病。通过媒介按蚊叮咬或输血传播,是一种可防可治的寄生虫病。
人体疟原虫有恶性疟原虫、间日疟原虫、三日疟原虫、卵形疟原虫和诺氏疟原虫五种,可寄生于人的肝细胞内和红细胞内。疟原虫从不挑人,无论男女老少、何种种族都易感,特别是免疫力低的人群,如儿童、妊娠期妇女等更易发病。
疟疾典型的临床表现为发冷、发热、出汗等症状,呈周期性发作。其早期症状与流行性感冒极为相似,因此,大部分人容易将疟疾误认为感冒,没有引起高度重视从而未得到及时的药物治疗,使得病情逐渐恶化,甚至威胁生命。下面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下两者的区别是什么?
1、出国前应了解目的地疟疾流行状况,根据当地情况决定是否需要在旅行前、旅行中或旅行结束后服用预防药物(化学预防)。
2、在疟疾流行区,要防止蚊虫叮咬,配备必要的抗疟药物和蚊帐、杀虫剂、蚊香、纱门纱窗等防蚊灭蚊物品。
3、在国外旅居期间如果有原因不明发热或感冒样症状请立即到当地医院就诊和治疗。
4、自疟疾流行区返乡的人员,建议与同批回国的同行人员一起开展疟疾排查,防患于未然。
到非洲、东南亚等疟疾高流行区旅游虽然可能会感染疟疾,但通过了解其传播特点并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可以大大降低感染的风险。希望大家在享受旅行的乐趣时,别忘了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健康,做到安全旅行,健康归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