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古蔺县人民医院肾病内科收治了一名从事“特殊职业”的患者。
50岁的刘先生(化名)在养蜂行业已走过20年。前不久,刘先生在收集蜂蜜时,不小心被自家“员工”ju伤了头皮及左颈部两处皮肤。开始只觉伤处疼痛不适,随后便出现全身皮肤瘙痒、红斑,并逐渐扩大融合成片状,伴咽喉部疼痛不适。警惕的刘先生立即前往古蔺县人民医院急诊科就诊,经医生诊断为“蜂蛰伤”。经过肾病内科医护人员进行抗炎、抗过敏等治疗,已顺利康复出院。
必须为刘先生点赞的是,蜇伤后第一时间便前往医院就诊,让病情得到了很好地控制,没有因延误时间而导致少尿、无尿、意识障碍,甚至出现肾功能衰竭而危及生命。
蜂蛰伤指被蜜蜂、黄蜂、大黄蜂、土蜂等毒蜂的尾部蜇伤后出现的局部中毒症状和全身中毒症状。
被蜇伤后中毒的程度与蜂刺数或毒液量的多少、个体差异和蜇伤部位有关。
轻度症状
仅表现为蜇伤局部红肿、疼痛、瘙痒,少数有水泡或皮肤坏死。一般来说,数小时后症状即可消失、自愈。
重度症状
蜂毒进入体内引起全身中毒,主要表现为头痛、恶心、呕吐、胸闷、呼吸困难等,轻者治疗后好转,重者可出现神志不清、烦躁不安、肌肉痉挛、抽搐、昏迷、休克、心脏骤停、呼吸麻痹等,如不及时救治可于数小时或数日内死亡。
过敏反应
常发生在蜇伤后数分钟到数小时内,表现为全身皮肤瘙痒、荨麻疹、喉头水肿、呼吸困难、心动过速、呕吐、腹泻等,若不及时救治会因过敏性休克、呼吸循环衰竭而死亡。
1.在蛰伤处近心端(即蜇伤部位上四指宽处)进行环形捆扎,防止蜂毒进入血液循环。注意捆扎绳不宜过细,捆扎时不宜过紧,每隔15分钟松开1分钟,总时长不超过2小时,避免引起肢端供血不足。
2.仔细检查蜇伤部位有无毒刺或毒腺,如有毒刺或毒腺,可用镊子或者针、卡等物品将毒刺拔出或刮出。忌局部挤压伤口。
3.对蜇伤部位进行冲洗。如果是蜜蜂蜇伤,其毒液为酸性,建议用碱性的肥皂水进行冲洗;如果是马蜂蜇伤,其毒液为碱性,则用酸性食醋进行清洗。
4. 一旦被蜂蜇伤,经过局部处理后,立即拨打“120 ”急救电话或赶往距离最近的医院就医。
1.在户外运动时避免穿着色泽鲜艳、彩色和黑色的衣服,建议穿白色、绿色、卡其色服装,着长袖长裤。
2.发现蜜蜂或马蜂时不要奔跑、鞭打或扑打,保持静止,最好等其飞走以后再离开。
3.在户外活动时,避免使用含香味的防晒霜、香水等;保管好食物和饮料,避免含糖和甜味饮料外露。
4.如遇蜂群,保持冷静,慢慢移动,避免拍打或快速移动。如无法逃离,建议就地趴下并用手抱住头部加以保护。非专业人员切勿触动马蜂巢。
参考资料:
【1】杨贤义 肖敏 中华危重症急救医学杂志,2018年9月第30卷第9期 胡峰螫伤规范化诊治专家共识
【2】李国梅 当代护士2008年第11期.学术版 29例蜂蛰伤致过敏性休克的急救护理 1006-6411(2008)011-049-02
【3】刘杨 百度健康 蜂蛰伤急救法 2710411180890472